3526 徐悲鴻 1944年作 飛天雙駿 鏡心
LOT號 | 3526 | 作品名稱 | 徐悲鴻 1944年作 飛天雙駿 鏡心 | ||
作者 | 徐悲鴻 | 尺寸 | 61×97.5cm | 創作年代 | 1944年作 |
估價 | 5,000,000-6,000,000 | 成交價 | RMB 7,130,000 | ||
【說明】 1.白楊(1920-1996),原名楊成芳,出生于北京市,中國內地女演員。白楊一生拍攝了26部影片,演出了40多部話劇。從無聲片到有聲片,從黑白片到彩色片??梢哉f,白楊是新中國電影藝術的奠基人之一,被譽為中國現實主義電影高峰期的代表人物。她的表演風格質樸、優美、自然、含蓄,表現出了東方女性獨有的神韻。張駿祥(1910-1996),筆名袁駿,出生于江蘇省鎮江市,中國內地導演、編劇、作家,先后畢業于清華大學外國文學系、美國耶魯大學戲劇研究院。編寫或導演的話劇《萬世師表》、《北京人》、《蛻變》、《牛郎織女》等,電影《還鄉日記》、《乘龍快婿》、《燎原》、《白求恩大夫》等均在中國話劇史和電影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。張駿祥還長期擔任上海電影管理部門的主要領導,發表有《導演術基礎》、《關于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》等戲劇、電影論著。 2.此作后由白楊贈予著名歌唱家李雙江,并在裱背處題字留戀。 【來源】北京拍賣會2009年秋,LOT571。 徐悲鴻先生筆下的奔馬早已家喻戶曉,成為近代中國畫的一種象征符號。1944年,表演藝術家白楊,這位被譽為當時中國話劇界的「四大名旦」之一的藝術寵兒,與導演張駿祥(筆名袁駿)結婚,悲鴻先生扶病揮毫創作了這幅奔騰驍勇、靈光四射的《飛天雙駿》作為佳期賀禮。此作不僅造型精準、筆墨淋漓風雷馳騁,更有一種精神抖擻、豪氣勃發的意態喻托這對藝苑佳偶的美好前程,是悲鴻奔馬作品中難得的銘心絕品。白楊女士珍藏此作三十余年,文革結束之后,轉贈給另一位著名藝術家。悲鴻妙跡,經兩代藝苑名宿遞藏,自是一段佳話。 |